I. 今日文章目录(全部含音频) ● 从造船到芯片:中美经济角逐
[504] 中国已然重塑了国际体系——美国在效仿中国的经济模式 (Foreign Affairs)
[505] 从英特尔危机,半导体、到台海与美国的国家安全危机(American Affairs)
[506] 中国借道墨西哥规避美国关税之举或被围堵(The Wall Street Journal)
[507] 中国如何垄断造船业?美国的对策解析 (Bloomberg)
1.[504] 中国已然重塑了国际体系——美国在效仿中国的经济模式
Foreign Affairs (2025.3.27)
按语: 本文为发表在学术期刊《美国事务》(American Affairs)的深度分析及政策建言文章,作者为麻省理工学院技术政策专家肯尼斯·弗拉姆与威廉·邦维利安。文章从英特尔战略转型失败切入,揭示了美国半导体制造业空心化引发的重大国家安全危机。文章信息量很大,核心观点包括:
本文的作者迈克尔·弗罗曼(Michael Froman)现任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曾于2013至2017年担任奥巴马政府的美国贸易代表。这是他发表在美国顶尖外交刊物《外交事务》上的文章,探讨了中美经济政策角色的历史性转变,指出,国际经贸规则正在从“美国主导”向“中国模式”主导,美国已经“活在中国塑造的世界”里。所谓“中国塑造”的世界,指的是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及发展模式。作为民主党的高级官员及幕僚,作者当然是典型的华盛顿建制派精英,政策主张属新自由主义及新保守主义范畴,并不认可中国的模式——或者说,至少在《外交事务》这样的严肃期刊里,他很能表达肯定中国的观点。我们按照中国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视角,总结他的文章观点:1)最早美国对华“接触”战略,就是希望将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以此改变中国——包括在政治上改变中国;2)1980年代初开始的前几十年,中国经济政策的主题词是在经济中增加市场化的成分,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3)伴随中国的产业崛起,成为“世界工厂”,美/西方也出现了“产业中空”的情况,本土的产业、劳动和社区都受到影响;4)过去十多年,中国加速了“产业政策”逻辑,国家自上而下推动,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主导地位,经济产业不断升级,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还创造了巨大的产能,给美/西方及其他国家的产能带来更大挑战;5)华盛顿多年来一直要求中国采取美国式的自由市场模式(既最小化国家/公告部门对经济及产业的引导和干预),但均告失败,中国摸索了一条自己的道路;6)同时,中国完全没有像西方预想和设计的一样,采纳西方的政治模式,相反,进一步加强中国自己的模式;7)在激烈的竞争之下,从特朗普到拜登再回到特朗普,美国开始推行和原来不同的政策,最大的特征,一是对外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特定产业和国家加征高额关税,构建贸易壁垒;二是对内推行产业政策,对关键战略产业施行政府补贴,让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扮演角色。作者认为,这些做法,本质上是中国的经济与产业政策思维,“美国变得越来越像中国”。作者也承认,和中国竞争的唯一办法,可能是效仿中国的模式。同样的模式不仅要在美国推行,还要在推广到欧洲(如果欧洲希望维持竞争的话);8)一言蔽之,在经济、贸易和产业政策上,美/西方开始效仿中国,遵循中国主导的发展模式、规则和框架;9)最后,作者认为几十年交锋下来,从模式竞争看,中国是赢家,美国是输家。
这里需要指出几点:
第一,作者没有看到,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产业政策不可能一样。所有这些发达经济体的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贸易保护和产业政策,包括一百多年前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包括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日本和韩国等新兴经济体。可以说,没有贸易保护主义,没有产业政策,甚至没有当年的帝国主义与经济殖民主义的掠夺,这些发达经济体也没有今天。所以不能这样简单评价中国。
第二,要看到,中国的经济模式确实会给发的经济体和同样希望发展产业的国家带来挑战,不利于中国的国际经济环境。作者也已提出,美国和欧洲可以复制中国的模式,要求中国企业在美国和欧洲投资时,需在当地设立合资企业,转移技术等。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然,这是在不考虑安全的前提下的。在安全问题上,欧洲的“容忍度”高于美国。特朗普本人的“容忍度”高于一般政客。但这种观点在西方越来越普遍,可期成为主流。
第三,美国国内政治严重分歧,政策存在短期性,比方说特朗普/共和党反对拜登的政府补贴政策,更加依赖对外关税和对内减税——尽管目标一致,但在方法论上有分歧。美国难以一贯,自然不可能在“中国模式”上超越中国。
正文 :(5,6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2月初,特朗普总统乘坐“空军一号”飞越那片他最近重新命名为“美国湾”的水域上空时宣称,他将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收关税。两周后,他发布了一份总统备忘录,制定了针对审查中国企业对美投资以及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的新指导意见。在其执政的最初几周里,特朗普一直强调将制造业 回迁国内的重要性,他告诫企业,若想避免缴纳关税,就应该在美国生产产品。 关税与保护主义、对投资的限制措施、致力于推动国内生产的举措:华盛顿的经济政策突然间看起 来与中国在过去十年左右推行的 政策 颇为相似——就像是带有美国特色的中国政策……
2.[505] 从英特尔危机,半导体、到台海与美国的国家安全危机
American Affairs (2025.2)
按语: 本文为发表在学术期刊《美国事务》(American Affairs)的深度分析及政策建言文章,作者为麻省理工学院技术政策专家肯尼斯·弗拉姆与威廉·邦维利安。文章从英特尔战略转型失败切入,揭示了美国半导体制造业空心化引发的重大国家安全危机。文章信息量很大,核心观点包括:
危机的本质: 当前,美国先进芯片制造几乎全部依赖台湾(尤其是台积电这一家实质已经形成垄断地位的单一供应商),而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是北京一直以来的明确目标与主张。台海局势日渐紧张,一旦现状改变,台湾被大陆收复,半导体供应链发生变化,则美国军用与民用科技将面临系统性的瘫痪及长远的发展瓶颈。简言之,美国应当看到,在芯片产业方面,美国已经被卡了脖子
历史溯源: 为了介绍相关背景,作者很耐心地梳理了过去半个世纪半导体产业的演变,指出美国因成本竞争和产业分工的考虑,将制造外移,构建了今天的全球供应链,但在这个过程里,却忽视了对本土技术(尤其是生产制造环节)主导权的掌控,导致了今天的严重被动局面。
地缘政治对策: 作者认为,接下来,美国必须把芯片供应链安全作为美台关系最核心的议题,要求台湾以无条件的芯片产能支持、技术转移、回归美国本土建厂为前提,换取美国的军事保障。
美国需要把握自己的命运: 作者认为。台湾和台积电都不可依赖(包括他们承诺在美国的投资),不能解决美国的长期“卡脖子”问题。美国的命运必须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就是培养从事相关能力的本国企业。英特尔是重建美国本土先进芯片制造能力的“独苗”,其代工业务的成败,已经直接关乎国家安全。而当前美国从上到下都没有充分的意识,也没有一致的行动。拜登时期的《芯片法案》等政策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一部暂时性的、两党态度分歧的权宜法案)。美国应该倾举国之力对英特尔(或相关本土企业/产业)给予支持,与时间赛跑,加速推进
中美竞争的聚焦点: 全文上下,作者都在表达深深的紧迫感、焦虑感、危机感。他们很清楚:一旦现状改变,中国大陆统一台湾,则以人工智能及量子计算为代表的新一轮中美技术竞争与博弈可能提前结束。
近期,从达利欧到马斯克,都明确表达了这一观点,即先进芯片制造全部都在台湾的问题。马斯克也明确指出这个问题是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而人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竞赛带有“短跑”性质,决胜就在未来两年,而在未来两年,用于人工智能的最先进芯片的产能100%都在台湾。再结合现在的国际地缘形势,美国专家和有识之士当然感到无比焦虑。由于产能都在台湾,美国短中期内都无法改变现状,主导权当然都在中国大陆手里。
正文: (11,3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2024年4月,在美国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军企业英特尔(Intel)首席执行官帕特·盖尔辛格(Pat Gelsinger)“卸任”前八个月,他对英特尔当前的困境进行了极为坦率的公开分析。曾经的全球芯片制造领军企业英特尔,当时在仅存的三家量产先进逻辑芯片的全球公司中排名第三,且未生产任何采用当前最先进的3纳米“技术节点(technology node)”制造工艺的最先进芯片。英特尔内部量产的最先进芯片比行业领导者台积电(TSMC)落后数代,甚至也不及排名第二的三星。然而,如今没有其他美国公司在先进的前沿制造技术方面能达到英特尔的水平。
3.[506] 中国借道墨西哥规避美国关税之举或被围堵
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25.4.1)
按语: 本文载于《华尔街日报》,聚焦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企业借道墨西哥规避美国关税的路径可能受阻的现状。文章围绕以下核心内容展开:1)中国企业为规避2018年特朗普对华关税,在墨投资建厂超百亿美元,利用《美墨加协定》免税通道向美出口汽车零部件等商品,导致美墨贸易逆差激增;2)特朗普政府拟通过加征特定产品和行业的关税、修订贸易协定原产地规则等手段封堵该路径;3)墨西哥虽因中资注入获得就业增长和经济提振,但迫于美国压力,已开始限制中国投资,并考虑在关税政策上对美妥协,与美“对齐”;4)中国企业在墨面临双重困境:既要应对更高关税挤压利润空间,又受限于当地基础设施和产业链配套不足。文章提到,不少中国企业赴墨西哥投资、建设产能,也是美国客户建议或要求的,本质还是为了寻找一个中间路线,捕捉美国市场的庞大需求。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在今天的地缘政治和经贸环境下,这样的出海投资是有实质风险的。
正文: (4,8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苏秀勇(音)20个月前从中国中部地区搬到了墨西哥。他既不会说西班牙语,也不会说英语,而且还觉得这里的食物不合口味,但这个机会实在太诱人了,让他无法错过。 苏秀勇的雇主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建筑公司,该公司协助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以南地区建立中国工厂。这是2018年特朗普总统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首轮关税后引发的商业热潮的一部分。苏秀勇表示,他所在的集联工程公司(音)在墨西哥最短只需七个月就能建成一座小型工厂……
4.[507] 中国如何垄断造船业?美国的对策解析
Bloomberg(2025.4.1)
按语: 特朗普政府拟推出一系列针对中国船舶的政策,意在复兴美国本土造船业。本文探讨了中国是如何成为全球造船业主导的,并分析美国的应对策略。1)美国政府指控中国通过补贴等“不公平”手段,垄断了国际造船市场,计划对中国制造或运营的船舶征收高额的港口费,以此推动本土造船业的复兴。2)文章指出,美国造船业的衰落实际上早于中国造船业的兴起,是从里根政府停止政府补贴后开始的。造船业随后转移并集中到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3)中国造船业的崛起是本世纪以来的现象,主要是国家主导产业政策的影响,同时还有人才、规模经济及其他成本优势。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新船订单由中国承接; 4)美国重振造船业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从投资,到启动项目,到开始造船,到船只交付,需要六七年时间,相当于两任总统任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5)因此,除了制造业团体和工会支持外,其他行业,例如国际货运航运界、农业、能源出口商、零售商、港务体系等,都已发出严厉警告,认为这些政策可能影响供应链,推高通胀,并引发经济连锁反应。
正文: (3,500字,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船舶是全球贸易的支柱, 而特朗普对于大多数船舶都由中国制造的事实感到不满。 他的政府声称,中国在船舶建造领域的主导地位是通过“不公平”手段取得 的,并且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政府提议,每当一艘由中国运营或中国制造的船舶进入美国港口时,至少要征收100万美元的费用,同时要求更多美国船只运输美国产品……
III. 如何加入(并阅读全文):扫二维码
欢迎加入 「兔主席的宝藏」 ,兔主席/tuzhuxi的精华内容分享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数量 : 2024年11月上线至今,近500篇文章、200万字
定位 :有国际视野、理性思考的爱国主义者
领域 :热点、国际、历史、人文
内容 :国际臻选、快评
标签 :美国政治与社会、中美关系、特朗普、马斯克、俄乌战争、AI、电动车、商业财经……
持续 :坚持20年创作(持续更新有保障)